資訊中心

中國農機院多個成果、團隊及科研人員獲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表彰

發布 :科技發展部 | 時間 : 2022-11-27 | 已有人閱讀分享 :

近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正式公布了2022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和十三五機械工業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優秀創新團隊獲獎名單,公司獲4項科學技術獎、3人獲機械工業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個創新團隊獲優秀創新團隊稱號。

其中,中國農機院負責的“主要飼草料收獲關鍵技術及智能化裝備”、參與的“川渝丘陵山地小麥、玉米生產技術與關鍵裝備創制”獲二等獎,中國農機院呼和浩特分院制定的“圓草捆纏膜機(GB/T37924-2019,中國農機院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主辦的期刊《農業機械》獲三等獎。

 “主要飼草料收獲關鍵技術及智能化裝備”項目,針對飼草料機械化收獲工藝技術不完善、機械作業效率低、適應性差、新飼料收獲裝備缺乏等問題,圍繞青飼玉米與秸稈、高稈禾草、構樹、檸條等主要飼草料收獲,突破了青飼料籽粒擠搓高效破碎、金屬探測和飼草散狀鋪放與站立秸稈清潔收獲及灌木蛋白飼料收獲技術,創制了3大類12種系列作業裝備,構建了自主可控的飼草料收獲技術裝備體系,大型青飼料收獲機、莖穗兼收玉米收獲機、飼草和秸稈打捆收獲機共12個產品已列入國家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在河北、內蒙古、新疆等畜牧區應用于青飼料、飼料桑、秸稈等主要飼草料的收獲,收獲效率提升15%以上。項目獲發明專利24件,發表論文112篇,制修訂國家標準6項。 項目實施提高了我國飼草料收獲產業的整體水平,從源頭上為畜牧業生產安全優質畜產品提供飼草料保障,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和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川渝丘陵山地小麥、玉米生產技術與關鍵裝備創制”項目,針對川渝丘陵山地小麥、玉米生產農機農藝結合不緊密、體系不完善、裝備不配套等問題,創新性地提出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技術與標準、川渝地區具有推廣應用價值的6 種小麥/玉米輪作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并集成創新6 種川渝丘陵山區小麥、玉米機械化生產裝備系統解決方案。公司團隊主要聚焦小麥、玉米的病蟲害防治需求,突破了輕便型高地隙底盤動力驅動技術和平衡穩定性技術,研發了輕型柔性桁架式噴桿,創制了輕便型高地隙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已在重慶、四川應用示范推廣,提高作業效率 35%以上,獲專利5件,制定標準1項。項目的實施為促進西南丘陵山區、南方低緩丘陵區推進糧食生產機械化,保障糧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撐。

 “圓草捆纏膜機(GB/T37924-2019)”項目,針對圓草捆纏膜機產品國家標準空白,缺乏統一規范市場、指導機具設計、生產和使用的技術標準的需求。創新了草捆纏膜機的成包率、纏膜重疊度、纏膜層數等指標及測算方法,制定了適用于以薄膜作為捆包材料的圓草捆纏膜機國家標準。圓草捆纏膜機可對玉米秸稈、稻麥秸稈、牧草等進行纏膜青貯,實現飼草的半干青貯,半干青貯飼料兼有干草和青貯料的優點,不僅為飼草料的貯存提供方案,也推動了農作物秸稈的飼料化利用。標準發布實施以來,為圓草捆纏膜機產品的設計、生產、使用及檢驗鑒定提供了一個標準的技術依據,利于產品技術性能和安全可靠性的提高,促進圓草捆纏膜機技術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指導生產、規范市場、推動行業發展的作用,帶動了農機制造產業鏈及飼草產業的發展。

《農業機械》創刊于1958年,是我國農機行業創辦最早的期刊之一。在長達六十余年的時光中,該刊始終初心不改,緊跟國家戰略,為三農服務,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農業機械》積極擁抱新媒體,已轉型成為包含雜志、直播視頻IP“農機TV”、微信公眾號、知谷農機網、今日頭條號等媒體矩陣的全媒體傳播平臺。同時,雜志面向農機行業打造大數據服務平臺,目前正在建設的農機產品數據庫已收錄農機行業4000家企業,2.8萬個經銷商,2.5萬個產品,700萬條成交記錄等相關數據,形成農機購機查詢系統、農機行業大數據分析系統、農業機械CMS系統、農機企業管理系統等產品,為政府、企業、行業提供精準數據分析服務和解決方案。 此次2022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的獎勵范圍包括圖書、科技期刊與科普類項目,僅有1種圖書、5種期刊獲得該項目類的獎項。

另外,中國農機院“米面加工技術裝備創新團隊”和所屬金輪公司“高溫防護涂層材料-裝備-工藝一體化應用技術創新團隊”獲“機械工業優秀創新團隊”稱號。

“米面加工技術裝備創新團隊”,在團隊負責人中國農機院首席專家李世巖研究員的帶領下,以農產品(糧食)干燥技術裝備為核心,致力于米面制品品質提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深耕掛面干燥過程中工藝與品質的對應關系,不斷研發升級基于品質提升的掛面智能干燥加工工藝及技術裝備,解決了厚面條保質干燥、高加水提質加工等技術瓶頸和行業難題,大幅度提高了產品品質和合格率,實現加工系統“菜單式”自動化生產,引領我國米面制品加工技術裝備行業整體水平跨越式提升?!笆濉逼陂g,承擔完成了重點研發計劃“面條制品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等各類科研項目10余項,與克明面業、益海嘉里、魯花集團等著名食品加工企業合作,完成了掛面、米粉、雜糧加工等生產線工程項目150余臺套,培養研究生5人、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15人,獲省部級以上獎勵6項,發表論文20余篇,獲國家專家20余項。

“高溫防護涂層材料-裝備-工藝一體化應用技術創新團隊” ,在團隊負責人中國農機院首席專家何箐研究員帶領下,圍繞兩機動力裝備對自主化高溫熱障涂層的迫切需求,長期致力于“涂層材料-裝備-工藝-應用”全流程體系自主化能力建設,突破了源頭材料制備與控制、柔性噴涂裝備設計與制造、涂層工程化應用工藝穩定性提升控制等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構建了新型等離子物理氣相沉積自主化涂層材料-裝備和應用的一體化技術,形成了系列化、自主化的涂層材料、高環境適應性長壽命涂層結構和關鍵涂層裝備,填補多項國內空白,在我國高端動力裝備性能提升和熱端部件延壽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笆濉逼陂g,承擔了10余項科研課題,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3項。發表論文33篇,申請發明專利26件,注重人才梯度培育,培養了國機集團高級專家1名,團隊26人,碩士及以上學歷19人,平均年齡34歲。

同時,中國農機院機電所周利明研究員、中國農機院呼和浩特分院包德勝研究員獲“機械工業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中國農機院科技發展部周海燕研究員獲“機械工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稱號。

多項科技成果、優秀人才和創新團隊獲得表彰,是公司科技創新的成果,更是公司科研實力的體現。中國農機院將以獲獎為動力,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科研人員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活力,為建設科技強國、農業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成年18 网站免费进入夜色